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国企信息 > 国企快讯

堵明查暗抓大顾小水务集团降差工作以小投入显大成效

来源:营口市国资委

作者:

发布时间:2020-06-01

【字号:

分享:

降低产销差是供水企业提质增效、降低成本、节能降耗的关键点,也是制约企业经营发展的“难点”,自去年以来,水务集团转变观念,紧紧聚焦降差工作“痛点”,在企业资金紧张情况下,本着节约见效原则,坚持以“少投入收效大”的经营理念,强化管理,精准施策,从各个环节源头抓起,力求控漏降损取得新突破。

一是实施“五谈一降一补”措施堵明漏,堵掉年流失千万余立方米漏点。我市输水管线大都处于年久老化状态,管网漏点频出,维修时当事人经济补偿要求高,达不到要求拒不配合漏点维修。有的漏点由于无法达成补偿协议而得不到及时维修,导致饮用水白白流失多年,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。2019年,市领导方市长带队亲临现场调研,要求想尽办法解决问题。水务集团强化担责意识,创新提出“五谈一降一补”工作方法。“五谈”,是指找当事人本人谈、当事人亲戚谈、当事人朋友谈、当事人邻居谈、当事人属地领导谈;“一降”,是指通过“五谈”降低当事人补偿期望值;“一补”是指按评估标准上限给予补偿。去年至今,已完成输水管线修堵明漏53处,日均减少漏水量2.9万立方米,全年可达1000多万立方米,年可节约购水成本380余万元。

二是采取“借力而行”办法查暗漏,查出新漏点20余处。营口主城区地处沿海滩涂地带,地下管网常年在水中掩盖,漏点不易发现,查漏难度大,技术含量高,水务集团与国内漏损控制技术领先的绍兴和达水务达成合作协议,开展管网漏点联合查控工作。首先,完善分区计量体系,建立长效机制,提高队伍素质,并计划安排检漏维修人员到绍兴和达水务参加培训和实操,提升暗漏检漏能力。其次,借助先进手段查找暗漏,从5月初开始,以老边区和沿海产业基地为试点,在合作方提供技术支持指导下,集团采取配合维修的方式查漏修漏,使暗漏的自检率、维修及时率均得到提升,目前已查明并修复漏水点20余处。

三是供水模式由“分共”变“同供”,降低供水管线长度50%。上世纪90年代初,我市为应对水源不足局面,推行饮用水和非饮用水双线分质供水模式。分质供水模式须有两套供水设施(两种水厂、两套管线、一户两块水表等)完成供水。在投资、管线长度、漏点等方面都要比同质供水模式多了近一倍。近年来,随着大伙房水源的引入,我市水源短缺的局面得到了缓解,同时,由于辽河上游来的淡水少,致使辽河水的盐度和浓度增高,辽河水已不适合做为非饮用水水源。综合考量,从2019年开始,我市采取同质供水模式,对新建项目按同质供水模式设计,一方面,减少开发单位投资;另一方面,由于管线长度降低,漏水概率也随之降低。据统计,2019年,仅开发单位就减少上水设施投资2000多万元,进一步优化我市用水环境。对存量分质供水设施按计划实施并线改造,着力推进住宅小区并网改造工程,目前已完成18个小区改造,受益居民18100户,大大降低了漏水概率。

四是提高计量精准度,减少误差损耗。积极推广使用远传水表、高精度水表和流量计,更新存量的淘汰型水表,对水表口径与用水量不相匹配的合理缩径,提高数据精准度;加强用水监察,严查窃水和违章用水,取消定量户,减少跑冒滴漏,确保降差数据准确可靠。去年以来,产业基地、中小园等降差区域共安装更新流量计22台,更新老旧水表和IC卡水表近8000块,非居民水表缩径114户,取消定量户41户,查处各类违章用水100余件次,减少水量损失17万立方米,为全面开展降差工作奠定基础。

五是打通区域降差“关节”,找准“病根”医治。在开展全面降差的同时,水务集团在打通区域降差“关节”上精准发力,开启老边区域降差“试验田”。针对区域内管网老化暗漏难寻;部分尼龙、铸铁管线老化严重;跑冒滴漏较大等现象时有发生,在满足用户用水的条件下,依据供水需求和供水量变化分析,精准调流调压,平衡管网压力,将大平山调流调压阀开度由52%降到48%,日均降低水量410立方米。依据季节限门减量,控制减少漏失,日均减量 2590 立方米。关闭相关水门,蓄水返送降差,每日可降差约786立方米。在全力解决吃水难同时,分公司组织人员定期巡线查漏,及时抢修漏点,减少资源浪费。去年以来共维修外线、楼内管线438处。

  • 附件:
  • 视频: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